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在现代农业和林业的杂草防治领域,除草剂的研发和应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环嗪酮作为一种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除草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它的出现,为杂草和灌木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本文将对环嗪酮进行全面的剖析,包括它的研发历史、除草效果、应用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环嗪酮的研发历史与市场现状
(一)研发历程
环嗪酮是上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农药公司研发的一种三嗪酮类除草剂。它在国外的应用相对较早,主要被用于森林、铁路、露天仓库等场所的杂草及灌木防治。我国于上世纪 90 年代成功研发,并将其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然而,由于其除草场所针对性较强,在早期的农药市场上流通并不广泛。
(二)市场的突然崛起
近两年,环嗪酮在农药市场上呈现出 “横空出世” 的态势。佰秀农业的研究发现,截至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环嗪酮证件已达 48 个,其中原药证件 14 个,单剂 26 个,混配剂 8 个。
来源:ICAMA
在 26 个单剂中,有 14 个是在 2021 年前后获得登记的,最新登记数量增幅超过 50%,且新增登记证件中剂型基本以颗粒剂为主。这种登记证件数量的显著增加,反映了市场销量的释放,也暗示了背后庞大的市场需求。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拥有证件的企业自身生产外,还有大量企业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参与到环嗪酮的市场中来。
三、环嗪酮的除草效果与优势
(一)强大的内吸传导作用
环嗪酮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特性。它既可以通过茎叶喷雾,使药液通过木质部向下传导,从而达到杀草除根的效果;也能够通过根部施药,让有效成分通过根系向上吸收传导。这种超高的传导活性使得它不仅可以铲除杂草,还常用于灌木的防治。其药液甚至能够传导至土表下 60㎝深处的根系,对于大型树木也能成功铲除。
(二)与草甘膦的对比
效果优势
与草甘膦相比,环嗪酮在防治灌木及恶性杂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草甘膦对杂草防效虽好,但对灌木及恶性杂草效果一般,而环嗪酮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此外,环嗪酮的控草持效期要长于草甘膦,很多农民朋友因此认为环嗪酮效果胜过草甘膦。
无法替代草甘膦的原因
尽管环嗪酮有诸多优势,但它无法完全替代草甘膦。在农田灭生性除草时,由于环嗪酮超强的活跃能力,其应用受到限制,而草甘膦在农田除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环嗪酮主要用于非农田区域,如荒沟荒渠、农村老宅、房前屋后、一年内不种植庄稼的荒地及坟头的杂草、杂灌及竹子的防除。
(三)除草速度与持效期
环嗪酮的除草速度相对较慢,杂草通常 7 天见效,20 天以上枯死,灌木则需要 60 天以上才能枯死,年数较长的竹子大约需要 90 天。不过,它的控草时间较长,例如用于农村庭院除草,控草时间可长达 1 - 2 年。虽然在用量上无法与草甘膦相比,但在特定区域的使用中,它已经悄然抢占了草甘膦的部分市场份额。
四、环嗪酮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毒性与安全性
低毒特性
环嗪酮属于低毒除草剂,尤其是 5% 环嗪酮颗粒剂,甚至还有轻微毒性登记。但它对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颗粒剂的优势
环嗪酮颗粒剂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施药过程中因药液漂移对眼睛造成刺激的问题。同时,与灌根相比,颗粒剂使用起来更方便,对地下水的污染也更低。
(二)环境影响与降解
土壤中的表现
环嗪酮在土壤中表现比较活跃,甚至能污染浅表层地下水。不过,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也较快。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 20《环嗪酮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中指出,在有光条件下,环嗪酮降解较快;在土壤中降解也较快,且温度越高、湿度越大,降解速度越快,但在土壤有机质较高的环境下,会影响其降解速度。通常情况下,环嗪酮生产企业推广的完全降解期限为 1 年。
施药与环境因素
在使用环嗪酮颗粒剂防除杂灌及竹子时,温度和湿度会影响其效果。温度越高、土壤湿度越大,除草效果越好,死草速度越快。因此,尽量选择在雨前施药或施药后进行浇水。如果撒施后等待雨水,建议将颗粒剂和表层土壤掺混,以免长期不下雨,有效成分易形成光解。
五、结论
环嗪酮作为一种新兴的除草剂,具有独特的除草性能和应用特点。它在非农田区域的杂草、杂灌及竹子防除方面展现出了优势,其强大的内吸传导作用和较长的控草持效期使其成为一种有竞争力的除草产品。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其对眼睛的刺激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随着对环嗪酮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它能够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其除草功效,为农业和林业的杂草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来源:中农纵横汇总